查看原文
其他

方舱日记 | 一位盟员从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到治愈出院的34天

刘念 中国民主同盟 2022-07-27

【编者按】



这是一篇震撼人心的记录,这是一次真情流露的讲述。民盟上海市综二总支盟员刘念在春节回武汉探亲期间,不幸感染新冠肺炎,由此开始了一段终身难忘的战疫历程。在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里,我们能看到武汉方舱医院的真实场景,能读到武汉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,能感受到病魔无情人有情的温暖大爱。


从未想过,自己会经历这样一个特殊的春节。2020年的1月,不仅是我,也是许多人心中注定无法忘怀的春节。我带着女儿从上海回武汉探亲,结果不小心中招了新型冠状病毒。1月26日开始,我突然夜里发烧到38度左右,当时就感觉不对劲,于是立即开始自我隔离。我把从自我隔离到后面求医治疗的过程记录下来,不仅是为了让自己永远记得这段惊心动魄的30多天的经历,更重要的是,也想记录下在这场疫情中,从全国各地来援汉的奋不顾身的医护人员、普通的武汉基层工作者、还有跟我一样患病却乐观开朗的方舱病友们那令人感动的一切。

——作者:刘念


回武汉了


我是1月18日回到武汉的,就在女儿正式放寒假的第二天。火车票早在一个月前就预订好了。回到武汉时,城市里车马熙攘,市场里人山人海,整个城市都沉浸在准备过年的气氛中。大家开心地想着过年要有哪些聚会,去哪儿玩,吃什么,一派生机勃勃的市井气息。


因为顾忌街头巷尾古怪肺炎的传闻,回武汉后,我尽力深居简出,大门不出,二门不迈。期间只在回武汉的前两天,带女儿出门吃了两次热干面,毕竟这是漂泊在外的武汉人最魂牵梦系的美食。


我好像生病了


1月23日凌晨2点,武汉正式宣布当天十点封城。被内心不安的情绪影响,我半夜醒来,看到了这条震撼的信息。凌晨3:57分,我在朋友圈转发了这条注定载入史册的新闻,并加了一句评论:武汉封城!亲历历史!


1月24日起,封城的震撼仍未消退,甚至更强烈了。我决定开始在朋友圈写“封城记”,以此记录自己的每一天。


1月26日夜里,我突然感觉自己身体好像有点不对劲。头晕、乏力、流涕、咳嗽,一量体温,38度!我突然警觉起来,立即通知家人我发烧了,不要进入我睡觉的房间,我吃饭的餐具全部单独处理,并用专用厨具煮沸消毒。


从这天开始,我进行自我居家隔离。因为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,似乎是感冒,也似乎是肺炎。各种可怕的肺炎传闻带来的恐惧如潮水一般袭来。


每日的文字记录,也是我给自己的安慰和鼓励,也是以后“如果有机会”给自己看的求生日记。


求医之路


先吃了两天的白加黑,一直不见症状好转,看来不是感冒。1月29日,我终于下定决心,通知了社区网格员后,做好防护措施,去社区医院看医生,验血开药。吃了几天后,症状仍然不见好转。社区医院建议我马上转诊定点医院。


2月2日,我去了社区对口的定点医院武汉市汉口医院。做了CT检查,CT检查报告很不乐观。医生说,从CT上看,我九成概率是得了新冠肺炎,但他们医院无法做核酸检测,无法确诊,只能建议我另找渠道尽快做核酸检测确认。

想不起当时的心情了,当时只想着如何赶紧做核酸测试。把情况向社区报告后,我一边等核酸测试安排,一边继续居家隔离、吃药。说实话,对未知的焦虑占据了大部分的情绪。


当时做核酸测试还非常难,试剂盒还处于大规模生产的前夕,一剂难求。我始终也没有找到做核酸测试的地方。这里,我特别要感谢上海的盟友们努力帮我联系,通过各种渠道帮我找寻武汉可以做核酸检测的地点,帮助我度过核酸测试前最焦虑的那几天。


好在街道和社区工作者非常给力,积极帮我争取到了一个集中检测核酸的机会,顺利做了核酸检测。当然,结果却很残酷:我确诊新冠肺炎!


方舱生活


在社区和街道的安排下,我于2月7日晚,住进了位于武汉展览馆的江汉方舱医院。从入住的那刻起,我忽然觉得心里踏实了,不用再提心吊胆地担心同住的父母和女儿会被我传染了。

深夜集合地,方舱医院外,严阵以待的医护和警务工作人员

看到医院里全副装备的医护人员忙里忙外,除了感动还是感动。在这生死一线的地方,这些医护人员离开了自己的家人、爱人,为了更多人的康复和更多家庭的团圆,夜以继日地努力。护士们还不断安慰我们这些患者,告诉我们:“一定会好的,要有信心,不要害怕,大家加油,你们一定会好的!”

深夜,还在忙碌地安排我们这些患者医疗和生活用品的医护人员们

在方舱,新病人都会由专门的护士领着安排到不同的舱位分配病床。领班的护士安排我到了第31舱,这个舱位于中区,要从大厅穿过一个方舱才能到。舱还没有满,大约只有一半的人,护士指了一个空床,轻声地说:“你就在这吧。”

方舱内的病床

床位不错,整洁干净,边上有盒崭新的电热毯,还未拆封。洁白的床头柜是新的,拉开抽屉,还能闻到淡淡的木头味。床头有个插座,看来手机电源是有保障了。


我铺好电热毯和被子,把药和常用物品从行李包中拿出来,放到抽屉里。我们舱内有20个床位,里面还有八个空的。舱里的人可能都是新来的,还互不认识,都盖着被子,在床上看着手机。

床头都有插座,方便充电

护士送了一份热乎乎的盒饭来了,折腾了这么久,总算尘埃初定,最初的彷徨不安已经消退,也记起来十点多了还没吃晚饭。菜很丰盛,红烧羊肉吃起来很可口,米饭和蔬菜量也很充足,吃完觉得手都暖了很多!吃完了,想起一句古老的箴言:可口的美食是对情绪最好的安慰。我又一次验证了它!

营养均衡的午饭,伙食标准一直都是这样,非常好

在方舱医院第一晚睡得还行,基本能满足睡眠质量要求。半夜医生似乎来过,一人发了一堆药,有西药,也有一些中成药。

医护人员每天都是这样不厌其烦巡床、给药、检查,并关心大家的心理情况

第二天醒来时,大约7点多。护士们轻轻地将早餐放到每个床位边的小柜上。早餐品种丰富,分量很足!

丰富的第一顿早饭,还有一罐牛奶

生活用品都很齐备,洗漱用品在两天内都陆续到位。有的患者提到说缺整理箱不方便放东西,隔天20个整理箱就送到了。护士们都尽力帮大家联系资源,解决实际困难。

在方舱做了几次核酸测试




方舱的图书角

病区一瞥





医院内物质供应集中处

医院大厅一隅



医院内物资发放处

打开水的地方。后来几天也有了洗澡的地方,都不挤,也很方便!


护士都是蓝精灵


经常有人问我,方舱护士漂亮吗?我回答说:漂亮!个个跟蓝精灵似的,每天我就像活在蓝精灵主题公园里面一样!

照顾我们这个方舱的援鄂护士合影

方舱的护士小姐姐们漂亮不漂亮,我其实一点都不知道。实际上,还有好多小哥哥男护士。为了确保安全,他们每天都穿着蓝色的防护服,包得严严实实的,戴着护目镜。每个护士看上去都差不多,他们写在衣服上的名字或者俏皮话,是我们区分他们谁是谁的唯一方式。

照顾我们舱区的是来自内蒙古8个盟市,27个医疗队的100多位护理人员。他们分成6个小组轮班,每组16人左右。

31舱的舱友们跟本舱护士们合影留念

我想完整地列出他们的名字,以示我和我的舱友们对他们最崇高的敬意!

1.程艳艳丨赤峰市肿瘤医院
2.辛启蒙丨赤峰市肿瘤医院
3.刘妍丨兴安盟突泉县人民医院
4.张梦颖丨锡盟蒙医医院 
5.张乐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
6.付雪峰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
7.白全宝丨内蒙民族大学附属医院
8.郭佳妮丨内蒙古妇幼保健
9.徐鸿儒丨内蒙古妇幼保健
10.孙璐丨内蒙古鄂尔多斯中医医院

11.庄娜丨内蒙古鄂尔多斯中医医院



护士小姐姐们带给我们的内蒙特产



二月二龙抬头,护士小姐姐们给大家剃头啦!

这些年轻的医护工作者给我们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安慰,竭尽所能照顾我们。她们也遇到了“巨婴”型患者,受了很多委屈,但是依旧不改一颗治病救人的心。护士们每天四次准点帮我们测量体温血氧血压,不辞辛苦帮我们联络医生。她们不光是关注我们的病情,还给我们予以心理抚慰。怕大家久坐对康复不利,她们还带着大家跳广场舞,教大家八段锦健身。进舱检查时,还时不时说点笑话逗大家开心。



护士们会带着大家打八段锦锻炼身体




千言万语都写不完,我们这些患者对于内蒙古医疗援助队的感谢之情!希望大家不仅在现在感激她们,也能在疫情之后记住她们的好,给医护工作者更多的尊重和爱护,用实际行动,感谢她们的付出。我们所有舱友合计着,一起给这些护士们写感谢信!方舱里面条件有限,这是我们能想到的能最好表达我们敬意和感激的方式。

我们给程艳艳护士的感谢信

对于我们的感谢,赤峰肿瘤医院的程艳艳护士谦虚地说:我们做的都是最简单最基本的,你们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,每当听到你们道一声谢谢或辛苦,都会增强我们一起战胜新冠疫情的动力。你们在那里也很不容易,希望大家快点好起来,离开方舱,回到自己该去的地方。

我们给辛启蒙护士的感谢信

辛启蒙护士说:虽然我们很想念家人,但我们更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。无论何时,守护患者都是我们不变的使命。你们大家能早点好,就是我们内蒙朋友们最大的心愿。


护士们类似的事迹还有很多很多:


#方舱病友们的部分委托留言#


●你、我在一个界面行走,不断将未知变为已知。


●一波又一波患者来到方舱,你总是热情接待,引领到指定床位,并详细准确地建立起个人档案。


●我是一名冠心病患者,最担心断药,最害怕发烧,一有不适就疑心很重。你给予了更多的呵护,保证了用药,专门科普防控常识,进行心理辅导等,我一天天好起来,离不开你的护理。


●我是约22时到方舱,是你为我做的安排,定床位,建个人档案,交待注意事项等,一气呵成。简简单单几件事,打消了我心中的疑虑和困惑,让我沉沉地睡了一个踏实觉。


●在相处的日子里,你对有基础病史的患者,更加耐心,自我加压,勤跑勤问勤观察,始终监管在可防控范围内。


●在相处的日子里,你和你的同事用真情、用大爱,用高操的业务技术,为我们治病防病。我看到了一针见血的抽血技术,我学习掌握了八段锦操的动作要领,我见证了从我们舱里走出去的一个个治愈者。


●我是3009床的,感谢内蒙古的医生和护士,还有环卫工,你们每天为我们病患辛苦付出,为我送药,量烧跑前跑后的,送生活用品,我们都记在心里,感谢你们,我们也会加油的,早点康复回家。我还要谢谢锡盟中心医院的护士小帅哥于成,工作负责,做事任劳任怨,从没一点怨言,我要为他点赞。


出舱:第二次生命


2月29日,我正式出舱。出舱前,我经过了三次核酸测试。三次都是阴性,CT检查报告也显示有明显改善,才确定可以出舱。出舱后,还需要在集中点继续隔离观察14天。如果检查继续合格,就能够回家了。

临行前,我给医生护士深深鞠了一躬

临行前,我给医生护士深深鞠了一躬,发自内心地感谢她们医护人员的医者仁心,感谢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机会。这句话以前或许在电视上小说上文章里都看到过,但唯有此刻,此情此景,才能真的体会到第二次生命的意义。



方舱大厅内,大家排队办理出舱手续

当我们记录下这个国家、这个城市如何努力与病魔抗争的时候,也不要忘记这次疫情之殇,不要忘记历史给我们的深刻教训。最后,借用诗人陆忆敏《路遇》里的话——世界会慢慢清晰可见,我和我重新携手前行。


感谢温暖的社区


最后,我想说请不要忘记基层社区的工作人员。他们也同样冒着生命危险,在一线奋斗。在此感谢大家的付出!


武汉市江岸区后湖街道和建设社区,在此次疫情中积极作为,及时帮我联系医院、安排核酸检测、关怀居家隔离人员、尽职尽责地做好量体温等基础数据采集工作,让我感觉疾病无情人有情,人间处处有温馨。

在我住院期间,我年迈的父母也受到了所在街道的重点照顾,解决了我最担心的问题

在我生病之初,社区网格员吴艳华,一直积极帮我对接社区。社区工作者李方方、李启荣、刘佳老师,在我方舱隔离期间,确保密切接触者家庭的物资供应,帮我爸妈送蔬菜肉食水果。也感谢金桥卫生院刘医生热心热肠,帮我寻找核酸测试的途径,在日常询问采集家庭健康数据的同时,还帮忙我爸妈解决实际困难。还有很多我不知道名字的社区工作者,他们负重前行,用自己的顽强和努力,维持着这个城市的生活和运转,维持着这个城市的尊严和体面。


感谢民盟组织关怀


民盟组织在我患病这段时间里,一直给予我暖心的关怀。综二总支二支部主委梁文琰得知我在武汉后,经常询问我的健康状况。在得知我可能患病时,梁主委及时地把我的情况反馈给总支和民盟上海市委。民盟上海市委得知后非常关心。盟市委组织部陆学文老师帮我联系了民盟援汉的一些医护专家,让他们帮我解决一些实际困难。我印象最深的是同为上海盟员的周萍护士长,她常在百忙之中抽空联系我,帮我向专业医生询问我的病情状态,给我鼓励和安慰,平息了我焦虑忐忑的情绪,给予我治愈的希望。


还有盟市委组织部已退休的萧雷、陈佼等几位领导,都以电话或者微信的形式,给我安慰和鼓励,勉励我要树立信心,积极配合医生治疗,祝愿我早日康复。收到他们的祝愿时,我心里都是暖洋洋的,特别感动。


我们综二总支的柏国强主委,梁文琰、陆健、凌梅几位副主委,也都不时给我致电或微信问候,嘘寒问暖。二支部的各位盟友们,更是各种鼓励、安慰、陪聊。盟友们说:你安心养病,有任何需要,支部群里吼一声就行!


虽然知道我当时的状态,远未到需要大家支持的程度,但是民盟组织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、热情友爱的团队氛围,背景雄厚的团队实力、温暖贴心的团队成员,都给我强烈的感动和信心。我坚信有这样的团队在背后支持,我们没有过不去的坎,翻不过的山!我战胜病魔只是迟早的事情。

文字及图片:刘念

编辑:谈其



来源:上海民盟



长按二维码发现惊喜


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